10.28.2011

打球打球


痛快的打球
尤其是晚上跑到北大(終於去了!!!)打球

好久沒打三三
發現了一些在打全場時沒注意的缺失
我很容易收球 
我會忘記要盯 (五五厚面會有人補位 so...)
X1會忘記轉身 會忘記轉身不一定要給球(然後就收球了)
再多買一組護膝好了

大概這樣吧

10.17.2011

奇蹟的夏天

奇蹟的夏天,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
看著他們,就想到當年的我們。

曾經,我們也和他們一樣,一起吃飯聊天打屁,一起練球,一起念書寫作業,一起被罵,被學姐或是被教練罵。
輸球,坐在一塊,一起心情不好;贏球,一起開心吵吵鬧鬧。
三年很快就過去了,畢竟我們不是體育名校,籃球只是我們這群人的熱情和青春,我們仍舊要回到升學體制下。
上了大學,各奔東西,也各自進了系隊校隊,只是我們不再是夥伴,甚至轉變成敵人,但更多時候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每個人的系不同嘛)。

看著美崙足球隊在全中運的最後一場比賽,發現我根本記不起最後一場球賽的對手是誰,輸幾分,這些畫面都在腦海中消失了,很羨慕美崙國中足球隊,有一支影片,記錄專屬於他們的青春,回頭過去尋找我青春的影像,只剩下幾張合照,當時比賽的錄影畫面,也都被洗掉了吧,再也看不到和隊友在場上一起打球的英姿。

奇蹟的夏天,讓我找回當時最單純的夢想和熱情,現在的大學時期,已經無法那麼單純的直線思考,大學四年基本上是為了存在卻又碰不著邊際的未來奮鬥著。
或許在大學最後一年看這部片,是為我的青春悼念、埋葬。

老師課堂上提到後續的奇蹟的夏天,故事在影片結束後開啟,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浮現,對體育班的學生來說,運動、體育都是她/他們升學的管道,增加社會階層流動,藉著運動改善她/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
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問題,沒有一個真正了解懂得體育的官員去規劃政策,造成詭異的局面產生。再來是台灣社會的價值觀,記得我國三時,我向爸媽表示希望能報考北一女甲級女子籃球隊,成為籃球員,他們唯一的反應就是"籃球能當飯吃嗎?"整個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念仍是念書才是唯一,更何況台灣體育環境不成熟,沒有保障,能夠成為體育明星的還是少數,因此我國中的夢想就此結束。
看到U19錦標賽的新聞,心中小小的失落,或許當年我有機會,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為新聞中的主角呢?也許我們這代肩負著改變責任,過去的已經在那裡了,已成為歷史,我們這代能夠做到的是,改變這個社會陳腐的觀念,讓我們的遺憾不要再下一代身上重演。

10.13.2011

偏財運

永遠永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好運也是(大概是之前全用完了)
考試也是

反正 習慣就好

今天到山上傳院
一踏進去
就告訴自己
明年 你就是在這裡

態度

說話之道 不然蔡康永幹嘛出一本書 教你如何說話 再適當的場合
就算你的說話內容言之有物 句句是學校正要處理的問題 但是重點在於"你的態度" 而吳宇軒的文章 重點也是這個 但有些人就是跳針跳針跳針

跟我老媽吵了十幾年的架 也都起因於說話的態度 往往搞得兩敗俱傷 結果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其實 期末大會 我們會不爽也是因為說話的態度

這社會 似乎不是說話大聲就屌的...